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
时间:2020-05-19 来源:原创 点击次数:5993次
分享:

一、 水稻主要病虫害

(1)病虫害名:水稻纹枯病

     常用农药:井冈霉素、啶酰菌胺、三唑酮、禾穗宁、灭锈胺、苯醚甲环唑、丙环唑、己唑醇、噻氟菌胺

     发生特点: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,以抽穗期前后为盛期,主要危害叶鞘、叶片,由下向上发展,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。叶鞘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班,逐渐扩大成椭圆形,并可相互联合成水纹状大斑。条件适宜时,病斑边缘暗绿色,中央灰绿色,扩展速度快;天气干燥时边缘褐色,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。叶片病斑禾叶鞘病斑相似。叶片发病严重时,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,甚至蔓延至穗部,造成秕谷增加,粒重下降,并可造成倒伏和整株枯死。湿度大时,病部有白色至灰白色菌丝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绿色菌核,菌丝于与菌核相连。后期在病部还可见白粉状霉层,为病菌的担子核担孢子。

     防   治:  在分蘖末期、孕穗期和而抽穗期各用药喷雾防治一次

(2)病虫害名:稻曲病

     常用农药:多菌灵、三唑酮、井冈霉素、咪鲜胺,多菌酮、琥胶肥酸酮

     发生特点:水稻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,危害穗上部分谷粒,少则每穗1~2粒,多则可有10多粒甚至几十粒,受害的谷粒形成“稻曲”。稻曲比谷粒大数倍,近球形,初为橘黄色,后转为黄绿色,最后变成墨绿色,表面龟裂,外表密布墨绿色粉状物,即病菌的厚垣孢子,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,风吹雨打易脱落。水稻抽穗扬花期阴天多,湿度大利于该病发生。

     防    治:在水稻始穗前7天至始穗期用药喷雾

(3)病虫害名:水稻叶尖枯病

     常用农药:多菌灵、腐霉利、三唑酮、禾穗灵

     发生特点:主要危害叶片,尤以剑叶及其下两张叶片受害最重。一般从叶尖或叶缘开始,以后扩展形成长条形斑,病斑初为墨绿色,后壁那成或黄褐色,最后呈枯白色,病健交界处明显,交界处常有一褐色条纹,有时呈波纹状。病部薄而脆,叶尖易破裂成麻丝状。后期对光可见许多埋深的褐色小点(分生孢子器)。严重时叶片枯死。杂交稻发病率重于常规稻;夏季低温多雨、施肥过多过迟,都有利于病害发生。

     防    治:孕穗末期至齐穗期喷药1~2次

(4)病虫害名:水稻云形病

     常用农药:三唑酮、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、丙环唑

     发生特点:主要危害叶片,先从叶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小班,后迅速向叶片下部或内侧呈灰褐色禾暗褐色交互的波浪状扩大;后期病斑形成许多明显的暗褐色波浪状云纹。一般植株下部叶片无发病;水稻孕穗灌浆期间若遇连续阴雨高湿和气温偏低天气,发病较严重;密度过大、氮肥过多,长期漫灌或排水不良等,也会加重病害。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稻区,是杂交水稻和常规中籼稻后期重要病害之一。

     防   治: 水稻穗期喷药防治

(5)病虫害名:水稻白叶枯病

     常用农药:噻枯唑、噻菌酮、噻唑锌

     发生特点:由于品种和环境条件的影响,此病症状有普通型、急性型、凋萎型、黄叶型等。普通型为典型症状,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,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向下加长加宽而扩展成条斑,病健交界明显,有时呈波纹状;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浓。一般籼稻发病重于粳稻。雨量大、雨日多,特别是秧苗受淹或暴风雨造成稻株大量伤口,最易引起白叶枯病大流行。

     防    治:秧苗三叶期防病;本田对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或全田防治

二、 麦类主要病虫害

(1) 病虫害名:小麦白粉病

     常用农药:三唑酮、氟硅唑、多菌灵、三唑醇、戊唑醇、烯唑醇、粉唑醇、丙环唑、十三吗啉、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、硫磺.

     发生特点:麦类白粉病危害小麦、大麦及燕麦等,以小麦受害最重。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,典型症状是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粉状霉层,严重时病叶早期黄化,卷曲并枯死。白粉病主要在春季发病流行。春季早春气温回升快、后期气温偏低、阴湿天气多,光照少对白粉病发生有利。

     防    治:当病叶率达30%~40%时用药作茎叶喷雾

(2) 病虫害名:小麦秆黑粉病

     常用农药:戊唑醇、三唑醇、三唑酮、萎锈灵、拌种双

     发生特点:发病后植株较矮,叶片增多且卷曲,在叶片、叶鞘、茎秆上出现灰色长条病斑,逐渐隆起并转为深灰色,最后寄主表皮破裂散出黑粉。重病株不能抽穗,轻病株麦穗多卷曲在叶鞘内而不结实,或抽出畸形穗。 病菌在土壤、粪肥中或黏附在种子上越夏;播种后土壤干旱、土温14~21℃有利于病菌侵入。

     防    治:种子处理

(3) 病虫害名:粘虫

     常用农药:乐果、辛硫磷、杀虫双、溴氰菊酯、毒死蜱、氰戊菊酯、杀螟丹、氟虫脲。

     发生特点:迁飞性害虫,以幼虫啃食禾谷类作物叶片,大发生时可将植株吃成光秆,并会咬断麦穗。粘虫属中温好湿害虫,沿湖、沿河地势低洼,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受害重;多肥密植田发生也重。

     防    治:幼虫2~3龄高峰期用药喷雾

(4) 病虫害名:麦蚜

     常用农药:吡虫啉、抗蚜威、乐果、啶虫脒、三氟氯氰菊酯、噻虫嗪、亚胺硫磷

     发生特点:麦蚜包括麦二叉蚜、麦长管蚜、禾谷缢管蚜。麦蚜在麦田中多混合发生,大部分麦区以长管蚜为优势种群。蚜虫常聚集在叶片、茎秆、穗部吸取汁液,造成叶片黄化,籽粒不饱满,品质下降;麦蚜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。麦蚜寄主范围很广,繁殖能力强,一般1年10余代或20代以上,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;麦长管蚜喜温喜光,并耐潮湿。

     防    治:苗期在麦蚜发生始期、穗期在麦蚜数量急剧上升期,用药喷雾

(5) 病虫害名:小麦叶蜂、大麦叶蜂

     常用农药:毒死蜱、溴氰菊酯、辛硫磷、喹硫磷

     发生特点:以小麦叶蜂危害重,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麦区。以幼虫从叶的边缘向内咬食成缺刻,或全部吃光仅留主脉,使麦粒灌浆不足,影响产量。小麦叶蜂1年1代,以蛹入土越冬,春季繁殖危害。阴湿环境有利其发。

     防     治:幼虫3龄前喷药;或拌细土顺麦垄撒施,宜在傍晚或上午10时前

三、 玉米主要病虫害

(1)  病虫害名:玉米霜霉病

     常用农药:甲霜灵、霜霉威、霜脲氰、氟吗啉、恶霸灵

     发生特点: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受害。幼苗期感病,全株褪绿,渐黄,逐渐枯死。成株感病,一般是中部叶片先受害,中下部叶片或全株呈淡绿、淡黄,最后枯死。受害植株矮小,不育,有时雄穗产生变形叶。发生区域广泛。病原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,第2年随风雨传播危害,病害部位产生的新菌源可随风雨形成再侵染。

     防    治:播种前药剂拌种

(2) 病虫害名:玉米大班病

     常用农药:氟硅唑、腐霉利、多菌灵、敌菌灵,代森锰锌,甲基硫菌灵、克瘟散。

     发生特点:叶片、叶鞘、苞叶均可受害,通常是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,渐蔓延至上部叶片,严重时扩及全株。受害叶片初呈水渍状青灰色斑点,扩大呈梭形、纺锤形,病斑由黄褐色变成灰褐色,病斑可联合成大型不规则枯斑,严重时叶片枯焦。高湿度时产生黑色霉层,严重时病斑多,连成片,植株枯死。病原真菌再病残体、病原污染的肥料、种子上越冬,第2年随风雨传播,直接侵入或从气孔侵入危害。发病部位可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。在全国玉米产区都有发生,品种抗病性是影响大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。适温高湿利于流行,连作,密植发病重。

     防    治:抽雄后及时喷施药剂,加强植株上部保护

(3)   病虫害名:玉米纹枯病

     常用农药:三唑酮、噻氟菌胺、多氧霉素、氟纹胺、抗霉菌素120、井冈霉素

     发生特点:主要危害果穗、叶鞘、茎叶,感病初期产生椭圆形的浅褐色病斑,逐渐扩大后病斑来拟合成云纹状。病株茎秆松软,组织解体,果穗苞叶上病斑向内扩展,造成果穗干缩、腐败,严重时受害部位甚至全株枯死。病原真菌以菌核再土壤汇总越冬,第2年以菌丝体侵入植株基部。 玉米连作、高肥水条件、种植密度过大、7~8月份降雨次数多且雨量大,都有利于病害发生。

     防    治:用药剂做喷雾处理,在发病初期施药效果好

(4)   病虫害名:玉米螟

     常用农药:氯吡硫磷,氯氟氰菊酯,辛硫磷、溴氰菊酯、敌百虫、杀虫双、 甲萘威、丙硫威、B.t、杀螟杆菌、杀螟硫磷、阿维菌素

     发生特点:在玉米上主要危害春夏玉米心叶禾夏玉米果穗及茎秆,驻食危害。初龄幼虫驻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,3龄后幼虫驻入茎秆,危害玉米,受害植株长势衰弱,茎秆易折,雌穗发育不良,影响结实。

     防    治:春玉米心叶期花叶率10%时施药;夏玉米在心叶末期和穗期虫穗率10%时施药。药剂制成毒土于玉米心叶或用敌敌畏的稀释液灌心。抽穗后,用敌百虫粉在花丝上或叶腋内轻撒粉,或用辛硫磷、敌敌畏、溴氰菊酯等稀释液喷施。

(5)   病虫害名:蚜虫

     常用农药:亚胺硫磷、抗蚜威、吡虫啉、噻虫嗪、啶虫脒、氯噻啉

     发生特点: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危害,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叶上危害,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核叶鞘上危害,吸取玉米汁液。。被害植株长势衰弱,发育不良,产量下降。 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发生危害。

     防    治:亚胺硫磷、抗蚜威施于心叶中;吡虫啉、噻虫嗪、啶虫脒稀释液均匀喷雾;噻虫嗪、吡虫啉、氯噻啉作种子处理。